Categories
常見疾病

如何走出焦慮症?過來人的治療心得:焦慮症症狀、成因&3分鐘測試

焦慮症是當前社會很常見的一種情緒病。當面對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很多人都會產生不安、緊張、驚恐等情緒,也可能有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一旦這些症狀持續超過2星期或已經影響了你的正常生活,就說明你可能已經患上了焦慮症。

焦慮症幾乎無法自然痊愈,需要患者接受藥物治療,且病情容易反復,是很嚴重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會介紹焦慮症症狀及成因,並提供一個心理測試幫你判斷自己是否需要看醫生。希望每個處在焦慮狀態的人都能靜下心來仔細閱讀,讓自己早日走出陰霾。

焦慮症是什麼?7種常見的焦慮症類型

  •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 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 恐懼症(Phobia)
  •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1.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患者普遍性地對即將到來的事情感到過分擔憂,難以控制自身情緒。廣泛性焦慮症症狀有難以入睡、極度亢奮或憂鬱、腸胃功能不佳、皮膚變差,通常還會伴隨抑鬱症一起發作。

2.恐慌症(Panic disorder)

患者不定時地擔心即將到來的事件,並在看似普通的日子中突然發作。他們會產生難以抑制的驚恐、恐怖情緒,伴有數分鐘的心悸、胸痛、乾嘔、窒息等症狀,嚴重者還有瀕死的感覺。

3.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分離焦慮症多發病於青少年時期,大部分初次發病的兒童年齡在6-8歲左右。該病症具體表現為患者極度害怕分離,一旦聽到或想到與之相關的事物都會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作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4.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社交恐懼症是近幾年很熱門的一個詞語,許多網友都聲稱自己是社交恐懼症。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病症表現出的社會態度是完全消極的。患者因擔憂在社交過程中出醜、被他人批評等情況而產生自我封閉的想法,嚴重者會因此而感到生命無望,進而選擇輕生。

5.恐懼症(Phobia)

患者對某一類特定事物感到強烈的恐懼,而且完全無法控制身體的本能反應,如下蹲、顫抖、哭泣、尖叫、奔跑等。常見的恐懼症有懼高、密集恐懼、尖銳物品恐懼、深海恐懼等。

6.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患者會出現強制性的重複行為,如反復洗手、檢查門鎖和背包、確認日程等,還會有咬指甲、摳皮膚、抓頭髮等機械行為。該病症初期不容易被察覺,發展到中後期就很難治愈,而且通常會伴隨憂鬱症和強迫人格障礙等併發症。

7.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當患者遇到大型事故,發生劇烈的情緒波動後,會重複想起事故的場面,進而產生恐懼、驚慌、無法入睡、嘔吐等生理反應。創傷症候群患者如沒有在事故發生後及時得到心裡疏通,就會演變成慢性疾病,伴隨一生。

驚恐症、焦慮症分別

焦慮症

驚恐症和焦慮症最主要的分別就是發作時長及發病程度不同。驚恐症發作得比較突然,症狀十分嚴重;焦慮症持續時間很久,症狀不明顯。

當一個人每天都擔心某件事而感到食欲不振、容易疲勞、無法入睡時,他大概率患有焦慮症;但當一個人平時的言行舉止都很正常,突然變得歇斯底里,有極度興奮、驚懼的情緒,則大概率是驚恐症。

焦慮症症狀有哪些?

  • 生理症狀:長期頭痛、失眠、心跳加快、肌肉緊繃、四肢無力、激動時身體顫抖冒冷汗、容易發怒、容易感到疲倦、腸胃不適、食慾下降、尿頻、口乾、眩暈、耳鳴等。
  • 行為反應:專注力下降、有攻擊他人和傷害自己的傾向、反復向他人征求意見或獲取讚同、需要花很長時間做決定。
  • 心理症狀:過度憂慮、時常產生不好的念頭、看待事情的態度十分消極、經常自怨自艾、有罪惡感和自卑感、認為他人在盯著自己。

焦慮症測試:3分鐘自我檢測是否陷入焦慮狀態

過去兩星期,你是否有以下問題?完全沒有(0分)偶爾有(1分)超半數日子有(2分)幾乎每天都有(3分)
沒有胃口吃任何食物或暴飲暴食    
幾乎沒有興趣做任何事    
不想社交,試圖封閉自己    
難以集中精力做事情    
總是感到疲憊乏力,精神不振    
心情不寧、始終難以放鬆    
總是擔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對已經接手的任務不抱成功的希望    
容易心煩、憤怒    
頻繁與他人起爭執    
感到身體多處酸痛或肌肉緊繃    
經常失眠或在夜裡驚醒    
經常感到呼吸不順暢或心跳加速    
經常感到腸胃不適    
頻繁想到輕生或輕生後的場景    
在感情或事業方面感到受挫折    
感到他人不信任自己    
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任何事    
認為自己達不到理想的目標    
認為身邊沒有可以信賴的朋友    

焦慮症測試結果

  • 0-15分:你近期可能有比較重要的事,所以感到緊張、擔憂和焦慮。這些都是正常的焦慮情緒,通過一定的自我調節就能改變,無需治療。找朋友傾訴、跑步健身、去看演唱會、爬山等行為都可以幫助你轉移注意力,減輕焦慮情緒。
  • 16-30分你目前處於輕度焦慮狀態,或許可以考慮閱讀相關書籍或在網路上尋找心理開解的視頻,進行自我調節。若這些症狀持續2-3星期仍未消失,建議你脫離當前的環境、去認識新的朋友,或者放下讓你感到焦慮的事情,給自己一段長時間的假期。
  • 31-47分你目前處於中度焦慮狀態,這些症狀或許已經影響了你的生活,讓你變得情緒不穩定、難以控制自己。你需要及時去醫院接受檢查,或者預約心理咨詢,讓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忙開解。如果症狀持續時間過久,很可能會發展成焦慮症。
  • 48-60分你目前處於重度焦慮狀態,或已經患有焦慮症,需要及時就醫並用藥治療。你當前的狀態已經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或許也已經影響到了你的人際關係,需要及時作出調整。接受藥物治療和心理咨詢是目前比較快速可以幫助你穩定情緒的方法。

焦慮症成因分析:與家庭、性格、生活環境有關

焦慮症

焦慮症成因主要有五大類,分別是家庭因素、性格因素、遺傳因素、藥物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家庭、性格和環境是造成焦慮症最主要的原因。

  • 家庭因素:患者在家庭中不受重視或經常被批評、家庭成員缺失導致患者缺愛、家庭成員間的衝突較多,使患者長期處於有壓力的環境中、家庭成員和患者缺少溝通等。這樣的家庭環境很容易讓患者在日後的生活中產生自我懷疑,進而引發焦慮症狀。
  • 性格因素:過於內向、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感情、自卑、自我厭棄、容易緊張和焦慮。有這樣性格特質的人更容易患有焦慮症或憂鬱症。
  • 環境因素:學習或工作壓力過大、人際關係緊張、遇到經濟問題等都會引發焦慮。
  • 藥物因素:服用了影響激素功能的藥物,如避孕藥、抗抑鬱藥、類固醇藥物等。
  • 遺傳因素:家族中若有人患有重度焦慮症,後輩們患焦慮症的概率就會明顯提高。

如何走出焦慮症?焦慮症發作怎麼辦?

  • 找到焦慮來源,接受最壞的結果
  • 停止思考未來,專注眼前
  • 不要反復回憶過去
  • 用活動將空閒時間填滿
  • 焦慮症發作時,反復深呼吸
  • 多曬太陽,在陽光下散步
  • 均衡飲食,補充充足的營養
  • 去醫院接受治療,按時吃藥和複查
  • 多和朋友交流,及時疏導焦慮情緒
  • 不要思考焦慮症何時痊愈

找到焦慮來源,接受最壞的結果

你可以詢問自己究竟因為什麼事情在焦慮,這件事目前有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如果有,那你為什麼不去做,或者為什麼不願意做;如果沒有,這件事發生後導致的最壞結果是什麼。你可以先假設這個最壞的結果已經發生,找到應對的方法,這樣可以緩解部分焦慮。

停止思考未來,專注眼前

不要去擔憂未來是否有人愛你、工作是否會升職加薪、自己能否買房等問題,專注眼前的任務。比如讀完今天要讀的書,就獎勵自己一杯奶茶;完成當週的工作,週末就約朋友出去吃大餐。一件件已經完成的小事可以幫助你建立自信心和滿足感,減少焦慮。

不要反復回憶過去

很多患有焦慮症、憂鬱症的人在小的時候都有創傷經歷,可能是被家人傷害、被友人背叛、遭遇重大事故等。你一定不要反復回憶過去的創傷細節,也不要思考那些人為什麼會傷害你,把這段經歷忘卻,向前看。

用活動將空閒時間填滿

很多焦慮症或憂鬱症患者一閒下來就會陷入焦慮或抑鬱情緒,加速病症發作。如果你控制不住情緒,不妨進入人群,去參加需要你專注或耗費大量體力的活動,比如爬山、游泳、唱K、打球、做手工等。用這些活動將你的空閒時間填滿,能有效減少焦慮發作的頻率。

焦慮症發作時,反復深呼吸

當患者的焦慮症發作時,可能會有冒汗、顫抖、驚懼、閃躲、害怕人群等症狀。此時你需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可以控制情緒」、「我會很快平靜下來」、「我值得被讚揚」等,然後配合深呼吸,反復操作,就能讓你的情緒逐漸平復。

多曬太陽,在陽光下散步

曬太陽可以補充人體缺失的維他命D,調節身體機能,讓人的心情放鬆。而且在陽光下散步也有助於舒緩情緒,和大自然接觸是非常有效的療愈方式之一。

均衡飲食,補充充足的營養

像維他命、礦物質、益生菌這類營養素,都能幫助提升機體抵抗力、使氣色紅潤。當你的身體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做任何事情都沒有精力,就會讓你整個人失去活力,慢慢變得焦慮、暴躁、憂鬱。

去醫院接受治療,按時吃藥和複查

當焦慮症症狀已經明顯影響你的生活,比如讓你無法入睡、食慾下降、不能專心工作、社交關係被破壞,這時你就需要立刻尋求醫生幫助。香港每年都有大量患有情緒病的人前往醫院接受治療,你真的不用害怕自己會因為患有精神疾病而被特殊對待。

多和朋友交流,及時疏導焦慮情緒

你要相信你的朋友都十分關心你的健康,並且願意在你需要傾訴的時候陪伴你。當你感覺心情壓抑、焦慮到難以入眠的時候,不妨和朋友聊一聊,嘗試敞開心扉,說不定會讓焦慮情緒得到緩解。

不要思考焦慮症何時痊愈

情緒病說到底和普通的身體疾病不同,需要患者保持放鬆、平和的心情,學會處理消極情緒、釋放壓力。因此,很多過來人會告訴第一次確診焦慮症的病人,一切都順其自然,醫生給你開了藥就按時服藥,乖乖接受檢查,不要擔心病情反復,要相信自己一定會痊愈。

焦慮症如何治療?要治療多久?

目前最有效的抗焦慮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醫師會給患者開具阿普唑侖、鹽酸舍曲林或鹽酸文拉法辛等抗抑鬱及抗焦慮藥物。這些藥物都有相應的副作用,需要患者嚴格遵循醫生的指示用藥,不能私下停藥或減藥。

輕度焦慮症患者在服藥3-4星期後就會有明顯好轉,重度焦慮症患者則需要治療3-6個月才能見效,而且很容易復發。

焦慮症會自己好嗎?不吃藥會好嗎?

過來人告訴大家,確診焦慮症的患者大部分都不會自行好轉,需要配合藥物及心理治療。不吃藥就能好的人只是簡單地處於焦慮狀態,而非患有焦慮症。

焦慮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的激素水平及腦神經興奮度已經發生了變化,無法自然恢復。建議已經確診的患者一定要按時吃藥,尤其是在情緒穩定下來的階段也不能停止用藥,因為抗焦慮藥主要起到鎮靜和調節的作用,貿然停藥會引起病情反復,讓你的症狀更加嚴重。